服务热线:

0516-8922 8098

天冬聚脲简介

       聚脲最早被发现是在1984年,一些研究者在估算几种高分子体系的耐热性和熔点的时候第一次实际提到了聚脲,并发现聚脲具有优秀的热性能和极高的熔点等特点。但当时这些在实验室环境下制备的聚脲并不适合作为涂料使用。

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学者O.I.Fedotova等人就开始了系统研究聚脲的合成。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Dudley J.Primeaux II在反应注射成型(RIM)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喷涂聚脲弹性体,并解决了双组份高温高压撞击式混合喷涂设备这一难题,标志着聚脲的研究从理论正式走向商业应用。

1995年,海洋化工研究院的黄微波等人开始了对聚脲喷涂技术的研究,并在1997年购入聚脲喷涂设备,于1998年开发出中国第一个聚脲配方。2010年,我国聚脲弹性体发展协会(PDA-CHINA)在获得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和PDA的批准下正式成立。

自20世纪90年代末被成功研发至今,聚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芳香族聚脲、常规脂肪族聚脲以及天冬聚脲。

     被誉为第三代聚脲的聚天冬氨酸酯聚脲(天冬聚脲)是一种新型脂肪族、慢反应和高固含量的高分子材料。

     天冬聚脲主要采用脂肪族异氰酸酯与聚天门冬氨酸酯以及助剂反应制得: A组分 脂肪族NCO + 聚醚多元醇 → 半预聚物 R组分 聚天门冬氨酸酯 + 助剂 聚天门冬氨酸酯存在系列衍生物,想要获得合适的反应速率以及涂膜性能需要研究制备出相应的聚天冬氨酸酯。

     近20年来,国内外在聚天冬氨酸酯合成、天冬聚脲的制备和天冬聚脲的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天冬聚脲拥有固含量高、固化时间可调、耐腐蚀性好、耐紫外光老化好、物理机械性能好等一系列非常突出的优点,而且不需要专门施工设备,基材可快速投入使用,但是也存在聚天冬氨酸酯合成时间长,成本较高等缺点。如何缩短聚天冬氨酸酯的合成时间、降低成本和优化涂层性能,是目前研究聚脲的主要方向。